我们的故事

我们的团队

时间:2014-01-11浏览:501

我叫王凯,每当我掀开这个故事的扉页的时候,内心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情愫。可能是因为接下来说的故事,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,也使我坚定了对未来的想法。

我想说的不是我自己,而是我的团队,一个历经诸般艰辛,依然执着追求梦想的团队。

这个团队的雏形,可以追溯到院里的一次知识竞赛活动,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就凑到了一起,从此结下了与各项比赛的不解之缘。

在最初,只有我和沈慕珍两个人。那是在学经会主办的“危机公关大赛”上,当时还处于大二,一个比较稚嫩的阶段。记得当时参赛的还有我们院一个很优秀的大三学长,我们都觉得压力很大。经过两周的准备,在决赛的舞台上,我们凭借出色的方案以及良好的现场表达,征服了现场评委和在座的每一个人,夺得了冠军。自此之后,我就相信:没有什么不可以!只要你努力,一定会有收获。

一转眼,时间来到了大二下学期,属于我们专业的比赛“营销策划大赛”拉开了帷幕。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,这个比赛是对我们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最好检验。不由分说,拉上王世豪、沈菲和夏远康便参加了此次比赛。在准备阶段,由于专业知识并不是十分扎实,我们也走了不少的弯路,所幸老师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。我的团队再次夺得冠军,这又是对我们的一次认可。不仅树立了我们的相信,也让我们在相关的学科竞赛了积累的一些经验,为后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在我们这个团队的奋斗过程中,最令人难忘的,我想还是大三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。3个人,60天,3场比赛。这三个数字可能就是我们最真实的记录。

说起这一切,还是在国庆期间,当时得知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暨大学生创业大赛又一次拉开帷幕,去年失利的我,开始跃跃欲试。在10月6号的晚上,我给当时的同学、现在的团队伙伴——沈慕珍和夏远康,分别打了一个电话,简短的几句话,就都答应一起去参加此次比赛。当时我们三个就许下豪言壮志:我们的目标是省赛!或许是因为我们都有这方面的想法,又或许是因为我们的想法得到了共鸣,就因为这两个电话,改变了我们这学期的生活轨迹。

在我们决定参赛的时候,离院初赛的案例提交时间只剩下不到两天的时间。经过我们三人的讨论,排除了大量的备选方案,最终确定以“活动策划公司”这样的一个想法去参加创业组别的比赛。选择这个,一方面由于我们几个在这个方面有过一些接触,觉得是个前景很好的行业;另一方面,我们三人都属于市场营销专业和的学生,策划方面我们具有专业优势。想法确定下来,就进入了准备阶段。通过近两天的持续工作,我们赶在截止时间之前完成了我们的方案。

提到参赛,就不得不说我们的指导老师——市场营销系主任、张莹老师。在我们找到老师,请求指导我们参赛的时候,老师很干脆的就答应了我们。在我们整整两个月的备赛期间,老师给了我们很多专业上的指导,从创意的完善到策划的修改,从PPT的制作到展示的模拟,我们的每一个环节、每一个部分都离不开老师的帮助。我们能够走到省赛,与张老师给予我们的支持与帮助,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
从10月初的院赛,到10月的校赛,再到12月初的皖北赛区半决赛,我们一路走来,虽然很艰难,但也让我们收获了很多。

俗话说:到了北京才知道自己的官小,到了上海才知道自己的钱少。对于我们而言,到了皖北的赛场上,才知道自己还是太稚嫩了。对比其他院校的参赛团队,我们的方案在创意上可能还略占优势,但在实践方面还是过于薄弱了。很多选手的方案已经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,更有甚者,公司已经成立一年多,正式进入了盈利阶段。和他们相比,我们仅仅停留在想法的阶段,这是远远不够的。

最终,我们取得了88.46分的成绩,以0.54分的分差与省决赛失之交臂。虽然结果有点遗憾,但我们认为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,已经很满足了。赛后主评委老师进行了一番点评,有这样一句话,我很清楚的记得:大学生是具有创意与想法的一个群体,但有一点不好,就是我你们太会想、太愿意去想了。很多时候,大家应该真正去做。想的再多,可能不如做的一点,实干精神是创业中最重要的。

皖北赛已经结束了快一个月了,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每一个画面。从皖北归来,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以及不足,也更坚定了我们创业的想法。

我很感谢团队里的每一个人,因为每一场比赛、每一次备赛,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,互相支持、互相鼓励,才会取得至今的成绩。也希望我们的团队能够继续努力,在更多的比赛上取得骄人的成绩,为我们自己、也为了一直关心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们,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。

还是我参赛之初的那句话——“创意始于心,创业践于行”。希望更多的安财学子能够发扬实干精神,无论是考研、就业抑或是创业,只要有梦想,就要坚定的走出每一步。

梦想就是永不停止追逐的脚步!

返回 原图
/